?
【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案例選】 小豆芽,大世界 如果各學科課程是一篇篇精美的語片,那么綜合實踐課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,如果各學科課程是一個個樂段,那么綜合實踐課就是一首交響曲,如果各學科課程是一棵棵秧苗,那么綜合實踐課就是綠的海洋!這就是我們這幾年來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探索的體會。下面談談我們是如何獲得這種體驗的。 一、活動設計 2004年新學期,我校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,總結反思,決定由原來的主題并列式授課調整為主題融合式授課形式,成立了由國校長任組長,主管教學的姜校長任副組長的綜合實踐課程活動領導小組,制定了詳實的活動規劃,成立了綜合活動組,由專人管理,并配備了綜合能力強的專職教師,要求各學科師資也充實到其中。 根據學校的規劃,選擇一個讓學生感興趣,貼近學生生活,又能完成七年級活動目標,不增加他們的負擔,還能夠融合信息、勞技、社區活動、研究性學習等內容,且針對性比較強的主題是一個關鍵問題。這時,我們了解到初一生物課在學習《種子的萌發》這一內容,要做黃、綠豆的萌發試驗,而綜合實踐活動手冊上也有小小綠豆芽這一活動主題,通過調查研討,我們決定和初一生物組聯合,確定了小小綠豆芽這一主題,并設計了這樣的活動內容: 1.了解綠豆芽 2.種植綠豆芽 3.出售綠豆芽 在“了解綠豆芽”活動中通過搜集綠豆芽營養成分、萌發條件、種植方法等資料,要求學生:(1)掌握利用工具書(如索引、文摘、百科全書等)(2)使用視聽媒體(3)做筆記(4)訪談(5)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類,并結合生物課堂上的學習,完成信息技術和研究性學習目標 在種植綠豆芽活動中通過觀察綠豆芽生長,要求學生:(1)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(2)會運用調查、觀察、訪問、測量等方法(3)寫好觀察日記,記載研究情況,真實記錄個人體驗。(4)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。完成勞動技術活動目標。 在銷售綠豆芽活動中,通過市場調查、制定營銷計劃、現場銷售等活動,要求學生(1)參與社會活動(2)學會與人交往。完成社區活動目標。 二、活動實施中生成的新問題??? 事情并不像計劃的那樣按部就班地發展,在了解綠豆芽階段并沒有出現太多的問題,到種植綠豆芽階段就開始出現問題了: 由于是冬天,生發需要較多時間,到了周末,學生們不到校,豆芽沒人照料,怎么辦?學生們想了很多辦法,通過商討,大家決定采納1、6班王惠的意見——委托他人照管。 周一發現豆芽已經有點發干了,原來被委托的人忘記了。影響了豆芽生長,學生們很失望,但卻意外地獲得了這樣的經驗: 1.在應該澆水的時間里提前用電話等通知被委托人; 2.找另一個人幫助提醒; 3.在委托之前了解被委托人是否會因有其他事情而完成不了任務; 4.用合適的方式強調為豆芽澆水的重要性,使被委托人印象更加深刻。 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做出了上面的總結,并在班級里和大家分享了他們的體會。這件事讓學生學會了理解他人,無意間完成了社區活動的又一個目標,這是我們在設計活動時所沒有想到的。 沙生法的豆芽生長緩慢,而且到了第4、5天的時候開始發出“豆腥味兒”。什么原因呢?為此我們請教了生物老師,找到了問題的結癥:原來,資料上的介紹說,在沙生豆芽上面壓重物,越重越好,我們就在上面放了個花盆,因此影響了空氣的流通,使其缺少了一個萌發條件,雖然其它兩個條件得到滿足依然不能正常發芽。時間一長,溫暖潮濕的環境使豆子內部開始發酵,于是產生了異味。 雖然沙生法沒有成功,但這件事情讓學生體會到:資料上的介紹雖然也來自實踐,但在操作過程中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環境和條件不斷總結才能成功。有的同學還和學習結合起來,認為:老師教的方法雖然對很多人有效,但是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會更快進步。
??? 豆芽快發好了,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準備進入到活動設計的第三階段——出售綠豆芽,我們按計劃進行了市場調查,可是調查結果卻使我們不知所措,我們種植的豆芽和市場上出售的完全不同: 誰會買這樣的豆芽呢,長的那么難看!活動進行不下去了。第二天,同樣放在桌子上的兩個豆芽,市售的已經干成了一片薄膜,而我們自己發的卻沒什么太大變化: 教研的時候我提出了這個問題,經過商討,校領導小組認為在保證完成活動目標的情況下,可以對活動設計進行調整,于是,我決定把第三項活動改成調查市售豆芽的來源和營養狀況。這樣既不影響社區活動目標的完成,又可以滿足學生的活動興趣。在進行了市場調查、走訪,查閱了互聯網上的資料后我們得知:這種市售豆芽叫做無根豆芽,它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了很多催化劑,而這些催化劑對人體有不同的損害作用。 學生們看到這些后,在不齒這種為了賺錢置他人的健康于不顧的不道德行為的同時,也不禁為那些喜歡吃豆芽的人們擔憂起來,難道市售豆芽真的不能吃了么,怎么吃才能避免傷害呢?調查后大家得出如下結論: 1.把買來的豆芽在熱水中燙一下,可除去漂白劑等添加物質。 2.炒時加一點醋,保持豆芽營養成分的同時還可以美容。 3.日本人用淘米水浸洗被污染過的農作物,使酸堿平衡,降低危害程度。 這時候一個新的設想在我和學生們的心中醞釀:向社會發出倡議,讓綠色食品真正走進生活!這樣即能夠使社區活動目標完成得更加圓滿。又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。1、5班的宮平同學起草了倡議書,同學們一起制作了宣傳板,把我們的研究成果利用家長會、社區活動等機會向人們進行呼吁,盡管這聲音還略顯單薄,但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作為一個公民和社會的一員應擔負的責任! 三、收獲及體會 1.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,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獲:了解了社會,接觸了生活,學會了與人交往,懂得了尊重他人,開闊了視野,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如何有效、有意義地完成學習任務。這是學生的記錄、體會和心得: 2.在組織活動課中,教師完成了角色的轉變,師生間成為共同學習、共同探討的良師益友,初步體驗到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強大吸引,同時養成了記錄、反思、交流、合作的習慣: 3.在實施活動中,校內外形成了一個積極、進取、合作的團隊。 今后,我和所有老師將會用最具有親和力的方式與學生交流,用貼近生活的事情啟迪他們思考和探究,細心地呵護他們寶貴的心靈火花,希望這些火花有朝一日能成燎原之勢,承載著希望,擔負著責任,活躍在各個領域的舞臺。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