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級上冊語文新授課
《論語》八則
課前自主學習(學案)
一、自主學習目標和任務
學習生字詞,了解作者生平,整體把握課文內容
二、結合學習的內容完成如下問題:
1.給下列字注音
?????? (1)慍(??????????? )????????????????? ??? (2)罔(??????????? )
?????? (3)殆(??????????? )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(4)默而識之(? ???? ?)
?????? (5)誨(??????????? )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(6)焉(??????????? )
?????? (7)謚號(? ??? )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(8)悱(??????????? )
(9)? 編纂(????? )??????????? (10 論語(????? )
(11)隅(????? )
2.對加點詞解釋有誤的是? (?? ???)
?????? A.學而不思則罔(迷惑而無所得),思而不學則殆(精神疲倦而無所得)。
?????? B.學而時習(溫習)之,不亦說(愉快)乎?
?????? C.敏(勤奮)而好學,不恥下(在下面)問。
?????? D.默而識(記住)之,學而不厭(滿足)。
3.對加點詞解釋完全正確的是? (?? ???)???
?????? A.溫故(學過的知識)而知新,可以為(做)師矣。
?????? B.人不知而不慍(怨恨),不亦君子乎(有地位的人)?
?????? C.誨人不倦(教導)(不疲倦)。
?????? D.擇(選擇)其善(善良)者而從之。
七年級上冊語文新授課
《論語》八則
主備人:俞婷? 二次備課及授課人:
課堂主體參與(教案)
【教學目標】
1、知識目標:(1)積累“亦、殆、誨、厭”等實詞。
(2)了解“說”“識”等字的特定讀音和意義。
(3)了解孔丘和《論語》有關知識。
2、能力目標:熟讀、背誦課文,學會對照注釋學文言課文。
3、情感目標:感受古人論學的道理,并借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。
【教學重難點】
教學重點:熟讀、背誦課文,學會對照注釋學文言課文。
教學難點:感受古人論學的道理,并借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。
【學習內容】
一、導入新課,完成課前自主學習檢查
1. 宋代宰相趙普說:“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”。以《論語》的地位和重要性導入。
2.介紹孔子和《論語》:(先讓學生談談對孔子的了解,再補充)
二、合作學習,分組討論
1.學生自讀課文,結合課文中的注釋理解課文內容,疏通文義。
停頓指導:學/而時習之(“時習”之間不停頓)??
不亦/說乎(“不亦”是固定結構,中間不能停頓)???
有朋/自遠方來(“自遠方”介賓短語,中間不能停頓)
2.學生自學生字詞,提出疑問,教師適當引導、點撥,師生共同探討。
重點梳理1:罔 、殆、何以、是以、識、厭、誨等。
重點梳理2:引導學生總結本課出現的“而”字的幾種用法。
(1)順接(表修飾、表并列、表順承); (2)轉接
三、互相質疑,解疑
1.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方法指導:
翻譯原則:(1)“信”(忠實于原文,字字落實,句句落實,不隨意增減)(2)“達”(表意明確,語言通暢,語氣不走樣。)(3)“雅”(用簡明、優美,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、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。)
翻譯方法:⑴留(專有名詞,人名。) ⑵補(補出省略成分,如主語,賓語)
⑶刪(刪去不譯的詞語) ???????????⑷換(把古詞換成現代詞)
⑸調(調整倒裝句句序) ???????????⑹選(根據上下文,選用恰當的詞義)
⑺譯(譯出實詞、虛詞、活用的詞及通假字)⑻固(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)
⑼意譯(文言文中的比喻、借代、引申,直譯不通,用意譯)
2.疏通前四則。第一則示范翻譯,后由學生翻譯。
3.齊聲朗讀并能背誦
?四、總結提升
繼續培養學生的自學古文的能力和自覺積累的良好學習習慣。理解《論語》的精神和觀點,將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”等學習態度運用和實踐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去。
五、當堂檢測
六、布置作業
1.完成《學案 測評 拓展》的相關內容
2.背誦課文,積累生字詞
【課后反思】
一、課前自主學習檢查
1.對下列語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(???? )??????
??? A.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
??? 人家不了解自己,自己也不怨恨人家,不也夠得上君子的品格了嗎?
??? B.思而不學則殆
??? 一味的空想而不學習,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。
??? C.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
??? 復習舊的知識,從中可以有新的體會或發現,這樣可以做老師了。
??? D.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焉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??????? 理解:三個人在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,選拔他們善良的方面學習,對他們不好的方面(如果自己也有這樣情況)要注意改正。
2.對加點虛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(???? )???????
??? A.學而(連詞,表示順接關系)時習之(代詞,代替學習的內容)
??? B.不亦(相當“也”字)說乎(表示反問的語氣助詞)
??? C.學而(連詞,表示轉折關系)不思則(就)罔
??? D.是以謂之文也。(因此)(表示停頓)
二、當堂檢測
1.用課文的原句回答問題。
(1)作者闡述學和思辨正關系的句子的哪句?
(2)作者說明孔文子稱“文”的原因是什么?
(3)作者強調“三人行”必有我師是根據是什么?
2.《論語》中很多話后來成為,下面句中各含一個請找出來。
(1)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說乎?
(2)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
(3)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“文”也。
(4)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
3.“而”字的兩種用法是什么?解釋下面句子中的“而”
(1)學而時習之(?????? )
(2)人不知而不慍(????? )
(3)溫故而知新(????? )
(4)學而不思則罔(????? )
(5)默而識之(????? )
(6)學而不厭(????? )
(7)擇其善者而從之(????? )
- 上一篇:泰州實驗中學“主體參與”課堂教學模式
- 下一篇:初一語文主體參與模式教案《狼》